2014年3月14日 星期五

國際學生包餃子交流

當我問到:「有多少同學曾在家包過餃子?」現場舉起的手真的寥寥可數......。餃子曾經是家家戶戶逢年過節必備的家常菜,營養好吃又長得像元寶一樣充滿喜氣。過年時和家人圍坐在桌子,一邊包餃子,一邊聊著過去發生的事情,總是特別溫馨。



記得小時候,全家偶爾會在週末時一起包餃子,但可能因為技術不佳,每次煮出來的餃子總是比外面賣的還要大出一圈,要不就是破了個洞,裡面的餡料全跑了出來。據說餃子源自於東漢,每逢天冷時貧窮的百姓總是凍得兩耳通紅。某位醫師為了改善大家不舒服的情形,特別將碎肉、薑末、藥膳等活絡氣血的食材加入麵糰中煮,人們吃完後身子暖了,病也好了,因此餃子也被稱為「餃耳」。

世界各地都有餃子,曾在某間義式料理店吃到方方正正,泡在蕃茄醬汁裡的義大利起司餃,而中華飲食文化中的餃子也是歷史悠久且相當受歡迎的料理。除了餡料千變萬化,就連烹調方式也很多種,不論是蒸的、水煮,或是油煎出金黃酥脆的表皮,都讓餃子呈現各種風味。但是隨著外食的便利,冷凍水餃又隨處可購得,我們真的越來越少自己在家包水餃了。


這次邀請大陸學生和國際交換生一起來綠色廚房包餃子,現場許多台灣學生也是第一次包,所以這個活動除了是要向外籍生分享中華餃子,其實也是讓台灣學生們有機會能夠更深刻認識自己的飲食文化。

餃子包完,大家興奮的品嘗自己親手做的餃子,有人甚至還邊吃邊找自己剛才包的水餃跑到哪了。我想,這也是食農教育重要的一環吧!現在學生有多少人曾經和家人一起包餃子的經驗呢?透過親手製作,包進餃子的絕對不僅只是餡料而已,還充滿了對家人的愛呢!所以同學們的第一次嘗試,技巧雖然生疏,外型也許不比冷凍水餃好看,卻別具意義喔!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